previous post
知識是你學習的成果,內容擺在那,如果不去動它,它就跟你毫無關係。如同你與食物的距離,腦力激盪一下,我們可以透過什麼「方式」吃到桌上的食物?原力…當然不是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手去拿取,或是請人家把食物送到你口中,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感受,相對付出的成本也會不同。
Ref:Dane
最能理解就是自我摸索,和專人協助這兩種,以下將探討兩者特色及風險:
自我摸索:帶著問題與好奇心,不斷的搜尋、選擇、體驗,逐漸摸索出自己想要的答案,在探索的過程中或許能悟出一些學習的心得、方法,甚至觸發了自我實現的開關。不過代價會是什麼呢?時間會是此方法最大的風險,以開設一堂線上課程來說,你可能會先Google搜尋「自製線上課程」、「線上課程平台推薦」,爬了一堆文之後開始跟著規劃,直到開始要寫內容、錄製內容時,又遇到了製作難題,繼續Google…,幸運的話會有指數性成長,不幸的話SOP會重複到你的心智被消磨完,到最後可能還沒完成任務就放棄了。簡單來說,此方式的成敗在於對事物的認知強度。
專人協助:「站在巨人的肩上,可以看得更遠更廣」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解釋。有著前輩、專家引領你完成任務,不僅能為你縮短摸索的時間,還能更快地帶領你邁向目標的終點。不過代價會是什麼呢?批判性思考,一但習慣仰賴別人的協助,可能會讓自己的思辨能力變弱,因為少了犯錯、從谷底爬起來的機會。同樣以製作一檔線上課程為例,線上課程平台的業務找上你,你也有意製作課程,經過業務的介紹、談了合作、跟著製課SOP走、產品順利上線,一切就「理所當然」的完成了,過程或許會有碰壁的時候,但身旁一定會有人可以協助你解決,畢竟你與他達成了共識,要一起完成這項任務。再者,你有思考過這位協助你的人是用什麼心態來幫助你嗎?是想把事情完成就好呢?還是協助你一起做對的事呢?
Ref:Da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