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取知識、技術的最後一哩路

by Dane
491 views

我們與知識的距離

知識是你學習的成果,內容擺在那,如果不去動它,它就跟你毫無關係。如同你與食物的距離,腦力激盪一下,我們可以透過什麼「方式」吃到桌上的食物?原力…當然不是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手去拿取,或是請人家把食物送到你口中,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感受,相對付出的成本也會不同。

Ref:Dane

獲取知識的方法可以分幾類?

最能理解就是自我摸索,和專人協助這兩種,以下將探討兩者特色及風險:

自我摸索:帶著問題與好奇心,不斷的搜尋、選擇、體驗,逐漸摸索出自己想要的答案,在探索的過程中或許能悟出一些學習的心得、方法,甚至觸發了自我實現的開關。不過代價會是什麼呢?時間會是此方法最大的風險,以開設一堂線上課程來說,你可能會先Google搜尋「自製線上課程」、「線上課程平台推薦」,爬了一堆文之後開始跟著規劃,直到開始要寫內容、錄製內容時,又遇到了製作難題,繼續Google…,幸運的話會有指數性成長,不幸的話SOP會重複到你的心智被消磨完,到最後可能還沒完成任務就放棄了。簡單來說,此方式的成敗在於對事物的認知強度。

專人協助:「站在巨人的肩上,可以看得更遠更廣」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解釋。有著前輩、專家引領你完成任務,不僅能為你縮短摸索的時間,還能更快地帶領你邁向目標的終點。不過代價會是什麼呢?批判性思考,一但習慣仰賴別人的協助,可能會讓自己的思辨能力變弱,因為少了犯錯、從谷底爬起來的機會。同樣以製作一檔線上課程為例,線上課程平台的業務找上你,你也有意製作課程,經過業務的介紹、談了合作、跟著製課SOP走、產品順利上線,一切就「理所當然」的完成了,過程或許會有碰壁的時候,但身旁一定會有人可以協助你解決,畢竟你與他達成了共識,要一起完成這項任務。再者,你有思考過這位協助你的人是用什麼心態來幫助你嗎?是想把事情完成就好呢?還是協助你一起做對的事呢?

面對任務時,自我摸索及專人協助兩種方式該如何拿捏?

透過《與成功有約》的作者柯維提出的急迫與重要矩陣來判斷,可能會是最合適的,因為要先判斷這件事對你來說價值有多寡,你才能理智地做出不後悔的決定以及甘願拿多少資源來完成它!

Ref:Dane

  • 急迫且重要的事,必須快狠準地完成它,需要請專家來協助你完成它,以便降低風險,例如攸關飯碗的急件專案、生病開刀
  • 急迫但不重要的事,能完成就好,適合委託他人協助,自己大概知道事情經過即可,例如後勤支援性事務、體檢
  • 不急迫但重要的事,勢必得完成,但沒有時間壓力,適合照著自己的步調走,但礙於它的價值,所以適時的請專家協助可以幫助你把它做對,例如Side Project、健身
  • 不急迫且不重要事,可有可無,可以當作摸索、試錯的試驗場,例如冷知識、小小感冒(多數人自認久病成良醫,小小感冒自己來便可;但這種方式往往會引發蝴蝶效應,必要時還是得請專業人士協助)

小總結

在目前的大環境下,雖然委託專人的成本較高、利潤偏低,若無法將重點資源(時間、精力)放在更核心的事務上,很可能就會錯失快速成長的機會。我們未來要爭取的不只是知識,還有時間。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